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什么???

2024-12-29 01:41:4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物质范畴就是包含物质以及与物质相互关系很密切的一类亚物质形态(比如实践),即广义的物质概念。

简单说, “物质范畴”就是对物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哲学的概念,既属于意识的范畴,也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即: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实在,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扩展资料:

物质范畴的内涵:

单纯的讲“物质”就是狭义的物质概念,可以这样理解:抽象的客观实在也可以,形象的原子构成也可以。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东西。物质范畴,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所以说他们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对于唯物主义来说,第一性的就是物质,第二性的就是意识或者精神。

物质形态是与意识形态相关联的定义,即物质存在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态势,比如时间、空间、运动等被哲学系统化、理论化概括了的。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的一种抽象。自然科学关于物质范畴比如原子、质子等只是某种具体物质形态或人的认识的一个层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质范畴

回答2:

想明白就看下面这段话: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分析: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称“唯一”。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凡是物质现象必然有客观实在性。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只要具备了“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不具有这一属性的就是意识范畴。“客观实在性”是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物质现象的依据。如有人提出:“我的思想不依你的意识为转移”,于是得出思想是“客观”的结论。并且为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给所谓“客观思想”取名为:“客观存在”。因为不敢取名叫“客观实在”,结果叫了“客观存在”。“物质的当然还是物质的,而意识的也成了物质的”是典型的庸俗唯物主义,是拉美特利的哲学在21世纪的再现。

2、哲学中的物质是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这一共性的载体。所以我们把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叫物质现象或物质的。很多人没有搞清这一点,说明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哲学。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一般问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上“物质”定义以及“矛盾”的定义,都必须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不能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把哲学上的“矛盾”等同于生活中的矛盾。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明白了哲学。

3、“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意识没有这种属性。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就算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也是要加上“相对”二字的。“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也意味着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会使物质现象发生变化的,但通过人的意识指导下的物质行为可以改变它的存在状态或具体形态。“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理解物质定义难点所在,有人提出:一条不好走的路,他想变得好走一些,后来政府真的修了这条路。于是得出:这路变得好走是以他的意识为转移的结论。试想这个人或政府主要领导就是单纯凭“想”而不实际去做,路会不会修好?这个修路的过程是物质运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意识活动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有意识指导的过程。意识的指导和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同的。

4、“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这是可知论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是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然后才发现了他们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这正是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规律。但这种“客观实在性”无论是人们认识事物之前还是之后,它都以具体物质形态做载体而呈现着自己的属性。

回答3:

与意识相对立的,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质(哲学物质范畴中的具体形态)的整合。一个更加宏观和完整的概念。可能说的抽象了。。主要学完哲学后只会用专业术语解释了。

回答4: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即物质是离开意识而独立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回答5:

选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解析:哲学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