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的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具有“博雅”气质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所谓博是指知识涉及面的广博,不仅要博学多闻,还要博学审问,不仅要博物通达,还要博古通今,只会一味埋头苦学的学生已经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了,只有博学、博文、博知,才是能符合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要求;所谓雅就是内容高雅不低俗,自觉学习与关注经典的、内容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事与知识内容,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社会热点问题引领着时代的价值导向[1]。每天出现的新的社会事件、时事热点都剧烈的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观与世界观。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会热点这一有利资源对高校学生进行政治观、人生观教育,是当今社会对大学提出的新的教育任务。
一、社会热点的界定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专家学者对国内国际当前社会热点的关注越来越密切,对具体社会热点的分析和解释也越来越深入,然而对“社会热点”这一概念却没有统一的定义。在查阅了各类资料,咨询了数位学者后,发现对“社会热点”的定义主要可以从狭义和广义这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从狭义的角度上说,社会热点普遍是指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参与讨论、引起民众情绪,引起强烈反响的事件,简单的说就是已发生的社会影响重大,舆论严重关切,有一定的波及范围和代表性意义的事件。纵观近年社会热点,虽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但可以大致将其分为自然灾害类、国际关系类、文体娱乐类、重大事件类和国内问题类这五类。
从性质上说,社会热点是有启发意义的,是积极有益的推动社会发展的事件或现象。通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公民可以从中学习知识,反思人生,提升自我。作为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锻炼处理社会时事的能力,从而提升政治敏锐度,可以增强公民意识。反观热议话题,只是一种赚取评论的话题,甚至其中可能包含不健康的内容,也可能对社会发展或个人成长没有可以借鉴的积极因素。
从影响范围上说,社会热点的影响范围远远大于热议话题,是全球性或者是国家角度的关注。相对来说,热点问题就具有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关注者年龄阶段与所在地区的局限这两个方面。
从影响程度上说,社会热点的影响度明显高于热议话题。十八大的召开,朝美关系一度紧张,此类事件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我国大学生热议的社会热点。这种关系到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大事件,我们相信其会记入历史,甚至可能在多年后仍对全球政局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而热点话题则不会有如此持久的影响力。
二、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现状
掌握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理解与关注程度,分析大学生关注动向与途径方式,挖掘大学生关心社会的动机,把握其真实的思想趋势与价值取向,从而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用以增强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热点的能力的解决之道。
(一)关注途径
对于全日制大学的学生而言,网络、报刊杂志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热点的主要途径与选择,其中选择网络这一方式的学生数又明显多于选择杂志电视这类平面媒体的人数,其中微博、贴吧、手机报、天涯论坛等更是学生在网络获取最新热点的重要来源。
(二)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动机
通过关注的基本内容可以分析得出大多数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都是出于个人需要这一主观原因,不论是因为个人兴趣、专业要求还是未来发展,这种以个人需要为出发点的关注原因都是积极主动的。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已经充分了解到关注热点、了解时事的重要意义。同时,不难发现女性大学生普遍更加关注娱乐、法律等方面的社会热点,男性被调查者则对国际政治、军事、体育方面的社会热点兴趣较高。对于涉及到大学生自身利益的社会热点,比如大学生就业问题,公务员招考新政策,考研政策等,更是被频繁提到。
三、大学生思想特点
在全面、直观的了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社会心理学等科学知识,可以将学生的思想特点剖析为思维特点和价值取向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一)思维上的层次性
大学生的思维存在层次性,主要表现为不同年龄、不同级别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思维倾向是不同层次的,具有层次上的高低之分。
首先,从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的大方面来说,在访谈中,多数年级较高的学生(大三、大四)表示关注的社会热点大多数集中在国内时政、国际关系、国家颁布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等这几方面。这部分社会热点涉及的各种关系比较复杂、内容较为晦涩,理解与吃透均有一定难度,需要良好的社会关注习惯和较高自觉性以及政治敏锐度,而这正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与学习,锻炼积累才能具备的。他们已经逐渐接受社会,产生了解社会、进入社会的强烈的主观意识,因而主动了解这部分内容。反观年级较低的学生(大一、大二),他们的关注热点集中反映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时事新闻、人际关机这几方面,与前者相比,层次较低,具有明显的自我关注性,是以寻求自我角色转变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思维上低层次。
其次,对于关注的同一社会热点问题,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学生所体现出的也是不同层次的思维侧重与差别。以美国对台军售这一事件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会从中国与美国今后的国家关系加以思考与分析,探究美国这种行为的动机和后期对中国的政策、态度,预测中国政府的反应。大一大二的学生则更有可能关注此次军售的具体武器、价值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
最后,对于热点问题的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也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分析能力。高年级学生的鉴赏能力水平较高,对于社会事件与政治问题的分析趋向更趋于理性化与冷静化,相对低年级学生则会更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产生过激的言论与行为。[3]
(二)价值观的四特点
通过对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调查,发现同学们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
1、兼容并存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至高无上性,然而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进步所体现的崇尚自由、追求个性也作为时代烙印深深的刻在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灵上。这就使得追求整体利益与倡导个人发展呈现出极强的兼容并存性,在实现社会繁荣稳定的过程中体现不同个性的魅力。
2、多样选择性。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接触各种价值观念的途径与手段也日趋多样,他们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者对某一问题持单一的看法,而是寻求不同的观念与价值。概括起来说,多视角、多方位、多途径越来越成为当代更多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念选择时的标准与依据。
3、自我主体性。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更为主动与自觉,尤其是注重个性与个人理想的实现,寻求自身的飞跃与进步,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但这也往往使他们忽视了个体与社会的联系,割裂了自我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内在关系,这与高等教育预期培养的目标对象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如何将当代大学生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也是高校必须面对与亟需改变、解决的现实问题。
4、不稳定性。青年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心理状态的不稳定,而且作为游离于学校与社会的之间的“半社会人”,大学生对环境的认知与分辨水平较差,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体系并没有完全形成,造成其内心的波动较大。尤其在大众传媒的过度传播之下,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都被标准化、模式化、化,作为个体的青年学生往往来不及消化就不自觉地盲从和跟风。[3]这一现象的结果不仅不能使外界的评判标准内化为大学生内心的观念趋向与价值追求,反而加重了他们选择的迷茫与困顿。但凡事均有利弊,从乐观方面来看,这也恰好证明了大学生的三观还有很强的可塑性。
四、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关注习惯、提升分析社会热点的能力
(一)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自觉性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环境是经过一定设计与加工的,是社会、国家提供给青年学子的避风港。大学生活是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是一个已经具备较高文化素质以及较强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必经阶段。然而在这个阶段,青年学生群体因学业原因仍然不能完全开放的接受现实社会,在这个阶段内的的社会实践只能是最初级的尝试,可以说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是停留在较浅层的认识上的。因此,想要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就成为大学生的重要选择。
(二)提升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水平
认识指导行动。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只有全面、正确、理智的认清社会热点事件,运用所学科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自觉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上,及时与其他人交流想法、表达观点,才能真正的提高对社会热点的分析处理能力。由于社会热点的类型多样,牵扯的因素也错综复杂,因此一个社会热点的出现,往往都会涉及到许多社会现象,只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正确认识;立场、观点、方法不对,必然陷入主观和片面,造成认识偏差”[4]。大学的学习作为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指导分析社会热点这一复杂、多变的社会学科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以及下几点:
首先,应该全面的看。大学生对新出现的社会热点应从整体把握,系统分析。世上不存在孤立的没有联系的事物,对复杂的社会热点时政事件和现象的分析更应注重这一特点。我国住房难,房价高是现在普遍讨论的热点,也是政府民生工作重中之重。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仅仅从开发商追逐利益的角度看,也不能一味控诉政府前几年在房价调控上的“心慈手软”,更不能将所有责任推到炒房一族上,要结合现阶段的我国经济现状、金融市场、人口情况、政府政策与人民群众的观念等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把握。
其次,学会具体的看。面对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之上,同时也要学会从微观考虑,抓住事物的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研究事件的成因与性质,不同事件的形态可能类似,但是具体表现一定会有所差别,即使是同一事件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作为大学生,应牢牢记住以条件为转移这一基本原则来科学的看待每一个社会热点。
再次,需要严肃的看。就是要客观的承认热点的发生,积极面对,不能选择逃避、视而不见,应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尤其对于一部分现阶段与自身关联较小的热点时事,更加不能置身事外,隔岸观火。
最后,坚持理性的看。许多时候,一些社会热点的发生与大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种种因素,大学生对待一些牵扯到自身价值观念的社会热点可能会产生过激、片面、不成熟的想法与观点,这不仅对提升自身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没有丝毫帮助,更可能的是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行成。把握时代脉搏,虽然日本侵华战争是我国青年学生不可磨灭的记忆,但是许多爱国学生在日本地震后,发布了一些不成熟的、仅代表个人观点的偏激言论。例如,地震发生后,某同学的主页状态立即改为 “让你们小日本在汶川地震时嘲笑中国,现在轮到你了,活该!”这位大学生的爱国之情令我们感动,同时,这种言论的表达与该行为背后所隐藏的不成熟、不理智也是值得我们反思与讨论的。卡耐基曾说过:“与其诅咒报复我们的敌人,何不给他们谅解、同情、援助、宽容以及为他们祈祷[5]。总之,面对这类热点新闻,我们要抛掉个人主观因素,扔掉有色眼镜,冷静而理性的分析、对待新闻事件。
五、结语
高校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与对待社会热点的态度与处理能力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也关系着今后社会发展的方向。作为社会学科的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可以作为日常工作参与到教育与管理中来,也可以渗透进学生平时的大学生活之中。营造良好的全民关注社会热点新闻的氛围,培养青年学生关注热点的习惯,进而提升当代大学生分析社会热点的能力,科学地对待最新社会事件,也正是本次调查研究的积极意义与立足点所在。
所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