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小调查报告~

2025-02-24 01:55: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国民经济呈现稳定上升的发展趋势,市场繁荣,物价平稳回落,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需求增长,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生活质量继续提高。一、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步增长。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1--6月份,我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75.9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薪收入仍占据主流,1--6月份来自工薪的收入2736.3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75%,占居民实际收入的75.96%。二、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33.9%。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性支出较快增长,据资料显示,1--6月份,我州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85.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9%。表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其中假日消费的特点较为明显,从居民家庭八大类消费情况看,除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较上年同期下降外,其它各类均呈上升态势。(一)食品消费注重营养,讲究质量。目前,市场供应丰富、花样繁多的副食品,使城市居民家庭的食品消费在保证吃饱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营养,讲究质量,消费结构由过去的以粮食为主食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转变。今年上半年,我州城市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额由上年的86.19元下降到82.21元,下降4.62%,而肉禽蛋水产品由上年的236.54元增长到249.13元,上升5.32%。收入提高后,家庭主妇们从家庭厨房中解脱出来,在外用餐次数快速增加。上半年我州城市居民人均在外用餐支出122.4元,同比增长22.84%。同时市民在外用餐数量的增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02年上半年在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业的增速最高,达23.09%,比总增速高出8.77个百分点,成为全州经济新的增长点。(二)衣着消费趋向成衣化。日臻成熟的服务市场,为市民的衣着消费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和适销对路的品种和款式。市民的衣着消费进一步趋向款式的多样化、档次的中高档化和个性化。今年上半年我州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支出433.1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55%,其中购买服装支出316.69元,增长63.02%,占衣着支出比重由去年的34.27%上升到今年的73.11%。(三)医疗保健支出增加。随着医改不断深化,新医疗制度的执行,使许多原来享受公费医疗居民的医疗支出增加,另外,有部分居民因种种原因,享受不到医疗保障,也增加了医疗费用的开支,还有一部分居民用于健身、保健服务方面的开支也越来越多。2002年1--6月全州城市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支出118.6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其中医疗和药费支出105.48元,增长39.47%。(四)交通通信消费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新热点。随着城市交通、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居民对外交流日趋频繁,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亲朋好友同事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变得更加方便迅捷。尤其是信息网络的逐步建立,大大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交通通讯支出呈现全面增长之势。2002年上半年我州城市居民人均用于交通和通讯支出为364.3元,比上年增长1.6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5.36%上升到2002年1--6月的10.19%,其中交通支出为139.33元,同比增长1.73倍,通讯支出158.65元,增长77.98%。(五)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教育文化娱乐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受环境和形势影响,就业竞争的激烈,强烈的危机感迫使人们不断补充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人人都认识到,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才能在岗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延长节假日,居民休闲时间增多了,人们更多地走出家门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加之文化娱乐领域不断拓宽,极大地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娱乐持续升温,2002年上半年,我州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04.27元,同比增长1.11倍,成为城市居民第三大支出。(六)居民居住宽敞化,为的是安逸。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住房私有化日益明显,住房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调查资料表明,2002年上半年我州市民人均居住支出318.81元,比上年增长1.01倍。从住宅式样看:74.56%的家庭拥有单元或配套住宅;有79.72%的家庭拥有卫生设备;94.46%的家庭有独用自来水;88.71%的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92.31%的家庭装上了电话。(七)旅游业方兴未艾,“假日经济”市场潜力巨大。市场经济发展,带动了各行业的积极竞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意识的增强,为旅游消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调查资料显示;2002年上半年全州城市居民人均旅游费用支出54.39元,同比增长82.34%,其中交通费增长1.08倍。由此可见,各级旅游部门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保护好消费者消费热情和合法利益,使旅游业能够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三、问题及对策。上半年全州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整体增长,且有新的增长点,但从居民群体内部收入情况来看,发展很不平衡。其中,中低收入户收入增幅下降和居民消费预期支出增加是影响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居民与收入相关,收入增加,消费扩大,收入减少,消费减少。从客观上看,近几年,我国对公务员增加工资。但公务员仅仅是广大职工的一小部分,更大的企业职工群体没有增加多少工资,他们的低收入水平抑制了城镇居民整体消费的增长。(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所形成的优胜劣汰,必然导致部分职工被迫下岗,从而使其本人和家庭收入下降。(三)由于伊犁地处边陲,经济发展滞后,市场难以形成热点,个体户生意不好做,个体收入减少,下岗职工很难再就业。(四)从目前城市居民的消费现状看,生存消费早已得到满足,正处在享受层次上,但由于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因而居民用于物质方面的消费较多,而忽视了精神方面的消费,消费层次还相对较低。以上的问题体现出改革已触及到最核心的难题。为此,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从我州的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多渠道,多层次提供就业机会和相关的优惠政策,尽快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大我州扶贫力度,千方百计地增加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一)增加中低收入户收入水平。增加中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且能带动整体消费的增长。根据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情况,主要应从二方面着手:第一增加就业机会。居民就业和收入密切相关。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使下岗、失业人数增多,下岗、失业又是构成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主体。因此增加就业显得尤为重要。第二,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预期风险。在当前居民收入增长的前提下,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要改善居民支出预期,其主要途径是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受人数众多、经济不发达等因素的影响,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在短期内达到“高水平”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从扩大覆盖面下手,充分发挥“广覆盖”的特点,将更多特别是低收入水平人群纳入到养老、失业、医疗保障制度中来,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各项保障体系带来的实惠。(二)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激励人们积极上进,追求真善美,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