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是我国民间特有的计算年龄的方法。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民俗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关系到人们的婚姻、生育等大事。例如,旧时男婚女嫁就很注重男女生肖,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的说法,生肖相克经常破坏了人们的美满婚姻,造成一出出人间悲剧。又如,龙年新生儿的出生率特别高,因为许多人都希望得到龙子龙孙。
十二生肖是与十二地支相联系的。我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纪年方法,即以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搭配来纪年,共有六十个排列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连绵不绝。每一地支又有一种动物相对应,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个人诞生那年地支所对应的动物,便是所谓的生肖。
十二地支的出现最早,在商代人们就把黄道(即古人想象中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附近的天空分成十二等分(即十二宫),用子丑寅卯等十二个汉字来命名,这就是后来的十二地支。太阳经过每一宫的时间为一个月,于是十二地支最初是被用来纪月的。
西周春秋时期,开始有了十二种动物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如《诗经·小雅·吉日》中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以午对马;《左传·僖公五年》有“龙尾伏辰”,以辰对龙。这都是与现在通行的对应关系完全相同的。人们以动物来对应十二地支是因为受了上古动物图腾崇拜的影响,所以总是习惯于把各种自然现象与动物联系起来。在古代天文学上,就有孔雀、巨蛇、狐狸、狮子、天猫、蝎虎、飞马等星座名称。在同样的心理支配下,人们也就自然会用一些动物的名称来标识那些抽象的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从而形成了十二地支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根据前些年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可以推知,在战国时期,人们不但用干支纪月、纪日,而且已经开始直接用来纪年。到了东汉元和二年(85年),政府正式颁布法令通行干支纪年。
出现了干支纪年,将与之对应的十二样动物作为年的代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慢慢地,人们认为生在某年就肖(象)某动物,子年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十二生肖就这样形成了。至迟到了南北朝时期,文献里就已经有了明确记载。当时叙事述人每每称人的属相,如“东昏侯属猪”、“崔慧景属马”等等(《南齐书·五行志》)。《周书·宇文护传》里也有一段记载:北周皇帝宇文护的母亲留在北齐。在她给宇文护的信里说,“昔日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到了唐代,十二生肖更为流行,出现了将它作为纹饰的铜镜,有的墓葬中还出土了成套的十二生肖俑。
关于某一样动物和一个特定的地支互相对应的理由,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宋人洪 认为是以十二支的奇偶数和动物足爪的奇偶数相对应。如子寅辰午申戌都是奇数,鼠虎龙猴狗的脚掌都是五指,马则是单蹄。因此,子寅辰午申戌分别与鼠、虎、龙、猴、狗、马对应。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一书中则认为是按照动物的性情来配合的。如“子为阴极,幽潜隐晦,以鼠配之,鼠藏迹也”。当然,这些说法都有些穿凿附会。
十二样动物与年相对应,不仅我国有,其它文明古国中也存在过。如古巴比伦以猫,狗、蛇、蜣螂、驴、狮、公羊、公牛、隼、猴、红鹤、鳄为十二兽日;元代的真腊国(即今柬埔寨)亦用十二兽纪年,“与中国同,但所呼之名异耳”;印度的十二兽以狮代虎,以金翅鸟代鸡,其它也同于中国。于是有人认为生肖始于印度,由印度传入我国。这种说法最初见于唐代和尚释道世写的《法苑珠林》,近代日本学者又重新提起,但他们都没有足够的证据。如果仅仅因为是许多兽名相同的话,那么可以说以印度为本,也可以说以中国为源,更不能排除各不相谋,独立发展起来的可能性。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还有许多民间传说。有的说,轩辕皇帝要选十二个动物担任宫廷侍卫,动物纷纷报名,猫托老鼠代为报名,但老鼠忘了,所以十二生肖中没有猫,猫从此成了老鼠的天敌。也有的说,某次动物比赛本身,最后剩下武艺高强的象、鼠、牛等十三位。老鼠钻进了象鼻,弄得大象狼狈而逃,于是十二生肖中没有大象,老鼠占了第一。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是我国民间特有的计算年龄的方法。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民俗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关系到人们的婚姻、生育等大事。例如,旧时男婚女嫁就很注重男女生肖,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的说法,生肖相克经常破坏了人们的美满婚姻,造成一出出人间悲剧。又如,龙年新生儿的出生率特别高,因为许多人都希望得到龙子龙孙。
十二生肖是与十二地支相联系的。我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纪年方法,即以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搭配来纪年,共有六十个排列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连绵不绝。每一地支又有一种动物相对应,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个人诞生那年地支所对应的动物,便是所谓的生肖。
十二地支的出现最早,在商代人们就把黄道(即古人想象中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附近的天空分成十二等分(即十二宫),用子丑寅卯等十二个汉字来命名,这就是后来的十二地支。太阳经过每一宫的时间为一个月,于是十二地支最初是被用来纪月的。
西周春秋时期,开始有了十二种动物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如《诗经·小雅·吉日》中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以午对马;《左传·僖公五年》有“龙尾伏辰”,以辰对龙。这都是与现在通行的对应关系完全相同的。人们以动物来对应十二地支是因为受了上古动物图腾崇拜的影响,所以总是习惯于把各种自然现象与动物联系起来。在古代天文学上,就有孔雀、巨蛇、狐狸、狮子、天猫、蝎虎、飞马等星座名称。在同样的心理支配下,人们也就自然会用一些动物的名称来标识那些抽象的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从而形成了十二地支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根据前些年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可以推知,在战国时期,人们不但用干支纪月、纪日,而且已经开始直接用来纪年。到了东汉元和二年(85年),政府正式颁布法令通行干支纪年。
出现了干支纪年,将与之对应的十二样动物作为年的代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慢慢地,人们认为生在某年就肖(象)某动物,子年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十二生肖就这样形成了。至迟到了南北朝时期,文献里就已经有了明确记载。当时叙事述人每每称人的属相,如“东昏侯属猪”、“崔慧景属马”等等(《南齐书·五行志》)。《周书·宇文护传》里也有一段记载:北周皇帝宇文护的母亲留在北齐。在她给宇文护的信里说,“昔日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到了唐代,十二生肖更为流行,出现了将它作为纹饰的铜镜,有的墓葬中还出土了成套的十二生肖俑。
关于某一样动物和一个特定的地支互相对应的理由,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宋人洪 认为是以十二支的奇偶数和动物足爪的奇偶数相对应。如子寅辰午申戌都是奇数,鼠虎龙猴狗的脚掌都是五指,马则是单蹄。因此,子寅辰午申戌分别与鼠、虎、龙、猴、狗、马对应。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一书中则认为是按照动物的性情来配合的。如“子为阴极,幽潜隐晦,以鼠配之,鼠藏迹也”。当然,这些说法都有些穿凿附会。
十二样动物与年相对应,不仅我国有,其它文明古国中也存在过。如古巴比伦以猫,狗、蛇、蜣螂、驴、狮、公羊、公牛、隼、猴、红鹤、鳄为十二兽日;元代的真腊国(即今柬埔寨)亦用十二兽纪年,“与中国同,但所呼之名异耳”;印度的十二兽以狮代虎,以金翅鸟代鸡,其它也同于中国。于是有人认为生肖始于印度,由印度传入我国。这种说法最初见于唐代和尚释道世写的《法苑珠林》,近代日本学者又重新提起,但他们都没有足够的证据。如果仅仅因为是许多兽名相同的话,那么可以说以印度为本,也可以说以中国为源,更不能排除各不相谋,独立发展起来的可能性。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还有许多民间传说。有的说,轩辕皇帝要选十二个动物担任宫廷侍卫,动物纷纷报名,猫托老鼠代为报名,但老鼠忘了,所以十二生肖中没有猫,猫从此成了老鼠的天敌。也有的说,某次动物比赛本身,最后剩下武艺高强的象、鼠、牛等十三位。老鼠钻进了象鼻,弄得大象狼狈而逃,于是十二生肖中没有大象,老鼠占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