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桂花,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端直,树冠圆整,四季常青,花期浓香四溢,是我们喜爱的传统园林花木,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桂花叶斑病是桂花叶片上各种斑点病的总称,如褐斑病、枯斑病、炭疽病等,引起早期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影响观赏价值,同时降低桂花产量,造成经济损失。
1 桂花褐斑病
1.1 症状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褪绿小黄斑,逐渐扩展为近圆形病斑,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形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外围有一黄色晕圈,直径2~10mm。病部后期着生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1.2 病原及发病特点
桂花褐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尾孢属。子座褐色,近圆形;分生孢子梗成束着生其上,淡橄榄色,无分枝,少有横隔;分生孢子倒棒形,近无色至淡橄榄色,直或微弯曲,大小15~58×2.8~3.7μm。病害在4~10月均有发生,老叶比嫩叶发病严重。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和水滴传到健康叶片上,引起侵染。
2 枯斑病
2.1 症状
病菌多从叶尖、叶缘侵入,初为淡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型病斑,严重时几个病斑相互连接形成大枯斑,使全叶干枯达1/3~1/2。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边缘为鲜明的红褐色,有时卷曲脆裂。后期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2.2 病原及发病特点
桂花枯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球壳孢目、叶点霉属。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有孔口,直径100~150μm;分生孢子长圆形至近梭形,无色、单胞,大小6.0~9.5×1.8~2.5μm。病菌发育温度10~33℃,最适为27℃。病害多发生在7~11月,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在高温和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及植株长势衰弱时,发病严重。
3 炭疽病
3.1 症状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步扩大形成圆形、半圆形或长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后期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病部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团。
3.2 病原及发病特点
桂花炭疽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分生孢子盘褐色或黑色,直径100~300μm,盘上长有数根刚毛;分生孢子梗圆筒形,大小12~21×4~51μm;分生孢子圆筒形,生于叶片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大小11~18×4~6μm。病害4~6月发生较严重,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上越冬,由风雨传播。
4 防治方法
4.1 减少侵染来源
盆栽的桂花应及时摘除病叶,秋季彻底清扫病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或消灭初侵染源;重病区的苗木出圃时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消毒。
4.2 园林技术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土壤积水,增施腐殖质肥和钾肥,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控制病害的发生。
4.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褐斑病可用1∶2∶2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50%苯来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枯斑病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 4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6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要交替使用,连续防治2~3次,效果较好。
【标题】桂花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内 容】
桂花,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端直,树冠圆整,四季常青,花期浓香四溢,是我们喜爱的传统园林花木,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桂花叶斑病是桂花叶片上各种斑点病的总称,如褐斑病、枯斑病、炭疽病等,引起早期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影响观赏价值,同时降低桂花产量,造成经济损失。
1 桂花褐斑病
1.1 症状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褪绿小黄斑,逐渐扩展为近圆形病斑,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形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外围有一黄色晕圈,直径2~10mm。病部后期着生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1.2 病原及发病特点
桂花褐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尾孢属。子座褐色,近圆形;分生孢子梗成束着生其上,淡橄榄色,无分枝,少有横隔;分生孢子倒棒形,近无色至淡橄榄色,直或微弯曲,大小15~58×2.8~3.7μm。病害在4~10月均有发生,老叶比嫩叶发病严重。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和水滴传到健康叶片上,引起侵染。
2 枯斑病
2.1 症状
病菌多从叶尖、叶缘侵入,初为淡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型病斑,严重时几个病斑相互连接形成大枯斑,使全叶干枯达1/3~1/2。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边缘为鲜明的红褐色,有时卷曲脆裂。后期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2.2 病原及发病特点
桂花枯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球壳孢目、叶点霉属。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有孔口,直径100~150μm;分生孢子长圆形至近梭形,无色、单胞,大小6.0~9.5×1.8~2.5μm。病菌发育温度10~33℃,最适为27℃。病害多发生在7~11月,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在高温和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及植株长势衰弱时,发病严重。
3 炭疽病
3.1 症状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步扩大形成圆形、半圆形或长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后期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病部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团。
3.2 病原及发病特点
桂花炭疽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分生孢子盘褐色或黑色,直径100~300μm,盘上长有数根刚毛;分生孢子梗圆筒形,大小12~21×4~51μm;分生孢子圆筒形,生于叶片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大小11~18×4~6μm。病害4~6月发生较严重,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上越冬,由风雨传播。
4 防治方法
4.1 减少侵染来源
盆栽的桂花应及时摘除病叶,秋季彻底清扫病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或消灭初侵染源;重病区的苗木出圃时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消毒。
4.2 园林技术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土壤积水,增施腐殖质肥和钾肥,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控制病害的发生。
4.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褐斑病可用1∶2∶2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50%苯来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枯斑病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 4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6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要交替使用,连续防治2~3次,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