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是我国的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独有的工艺美术。因其所具有的书法艺术属性,与一般的工艺美术略有不同,故“篆刻艺术”。印章的名称几经演变,各个朝代的称呼各不相同,
印章是古代一种交互凭信,就像第八张图就是一封古代的加密邮件。第九张就是当时印章的使用办法——压在泥上,然后文字显现出来,我们现在称之为封泥
在西周时期,周朝的统治者把全国的土地分封给有氏族血缘关系的亲属和有功绩的诸侯,作为这些诸侯的世袭领地,而且,还任命他们为周王室国家统治机构中的高级官吏。而这些受封的诸侯,则在自己的领地内享用独立行使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权力,他们也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卿大夫,也同样任命这些人担任诸侯王国中的军政要职。他们只有两个任务,一是按时向周天子和本国国君纳贡,二是在需要时出兵保卫周王室或自己所隶属的宗主国。这样,在封建的周王朝,就是依靠这种以氏族血缘的宗法关系来作为联系的政治纽带,一般无这种关系的人,根本无法参与国事。因此,在当时并不需要有一种作为政治联系的凭证信物,也就不可能出现“玺印”这种作为当权者表征权益的法物了
南宋发行的一种纸币交子,在它的背面都用“合同”印。宋代还出现一种“押”印,到了元代非常盛行。印章的名称还有:“关防”、“图章”、“图书”、“符”、“契”、“戳子”等
汉字的载体最早可以追溯到岩石彩陶的刻符,进而到甲骨文的雕刻,金文的铸造,可以看出,一直与雕刻有着紧密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生产贸易与人事交往各方面的需要,印章不仅作为国家权力机构中必备的凭证,它的这种作用,也逐渐被推广到商业和整个社会生活中作为检验的凭证了。因为当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工具已在民间普遍使用,从而促进了各项生产的发展。在商业上货物交流频繁复杂的情况下,正需要有一种作为取信的凭证,以保证货物的安全转徙或存放,印章就是在这一需要上由群众创造而产生,并得到广泛流行的
印章源于实用记号,人类文明发展初期,物质的丰富人类就产生了归属概念,就有了用记号来标志物质产品的归属权;
印油是由合成树脂、颜料、表面活性剂、植物油、矿物油、高沸点溶剂按比例配合加工而成的
印章源于实用记号,印章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南宋末年发明的印油,一直伴随着印章。
这两种东西其实发源于当时夏商周的时期,后来在战国时期是得到了完善的,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朝代都是进行完善和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