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
u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一、填空题
1.化简:=__________.
2.化简:=__________.
3.当a_______时,方程ax2-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
4.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2x2-3xy-y2=__________.
5.函数y=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
6.当m<1时,正比例函数y=�3-2m x经过第______象限.
7.若反比例函数y=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命题“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经过定点A,且OA=4cm的圆的圆心O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两个点A�2�-1 、B�1�3 ,则AB=____________.
11.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为3、4,则另一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在Rt△ABC中∠BAC=90°,∠B=15°,点D为BC中点,AE为BC上的高,DE=,则AE=______.
13.如图,在△ABC中AB=13,BC=12,AC=5,
CD⊥AB,则CD=_________.
14.若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5.下列方程中一定没有实数解的是( ).
A.3x2-12x+7=0 B.5x2-x+1=5x-4x2
C.2x2+2=3x D.0.7x2=0.4x+1
16.已知y与x成反比例,且x=时y=2,则当x=2时,y的值为( ).
A.1 B.3 C.4 D.12
17.下列命题: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②同位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⑤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其中假命题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18.下列各式中,不是有理化因式的是( ).
A.-与
B.-与--
C.与
D.a+b与a-b
三、简答题
19.计算:-+.
20.解方程:�x-1 2+4x-4=0.
2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 x2-4mx+4m-2=0有两个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22.已知在△ABC中∠C=90°,AD平分∠BAC,AB=AC+DC,求∠B的度数.
23.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2�3),在y轴上找一点C,使∠ACB=90°,求点C的坐标.
四、解答题
24.近期中国气象研究中心观测到一场沙尘暴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开始时风速平均每小时增加2千米/时,4小时后,沙尘暴经过开阔荒漠地,风速变为平均每小时增加4千米/时.后一段时间风速保持不变.当沙尘暴遭遇绿色植被区时,其风速平均每小时减少1千米/时,最终停止.结合风速与时间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 点A的坐标为_______,点B的坐标为_______;
�2 沙尘暴从发生到结束,共经过________小时;
�3 当0<x<4时,风速y(千米/时)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
25.如图,点A�a�4 、B�4�b 在反比例函数y=�x>0 的图像上,且AD⊥x轴,BC⊥x轴.求:(1)a、b的值;(2)梯形ABCD的面积;(3)△ABO的面积.
26.如图,等边△ABC,D、E分别为AB、BC上的点,且AD=BE,AE、CD相交于点F,AG⊥CD于点G.求证:AF=2FG.
五、综合题
27.如图,在△ABC中,∠C=90°,AC=BC,点D为AB
的中点,点P、Q分别在BC、AC上移动,BP=CQ,
AB=2.问:
(1)设BP=x,AQ=y,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P、Q移动时,四边形DPCQ的面积发生变化吗?如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没有变化,那么面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1.3-2 2.--2 3.≠1 4.
2�x-y �x-y 5.x≥2且x≠3 6.一、三 7.m>1 8.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9.以点A为圆心,4cm为半径的圆 10. 11.5或 12.1 13. 14.75°或15° 二、15.C 16.B 17.C 18.C 三、19. 20.x1=1�x2=-3 21.m≤1且m≠-1 22.45° 23.�0�2 或�0�5 四、24.(1)(4,8)、(8,24) (2)49 (3)y=2x 25.(1)a=1�b=1 (2) (3) 26.先证∠CAE=∠DCB,再证∠FAG=30° 27.(1)y=2-x�0<x<2 (2)四边形DPCQ的面积不变,面积为1
解含有绝对值符号的题目时,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符号,方法灵活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现举例说明.
第一种方法: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去绝对值符号.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若a>0时,|a|=a;若a<0时,|a|=-a;若a=0时,|a|=0.
例1.若2<x<4�化简|2-x|+|4-x|.
解:∵2<x<4,∴2-x<0,4-x>0,
∴|2-x|+|4-x|=x-2+4-x=2.
例2.若x<0,化简.
解:∵x<0,∴x-3<0,
∴====-x.
说明:解决这类化简问题的关键是首先判断绝对值内的代数式的正负性,接着再考虑去绝对值符号后每项是否变号.
第二种方法: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去绝对值符号.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例3.已知:a<0<b�|a|<|b|�化简|a|+|a+b|+|a-b|+|b-a|.
解:∵a<0<b,|a|<|b|,如图
∴A到原点的距离小于B到原点的距离,
∴a+b>0,a-b<0,b-a>0.
∴|a|+|a+b|+|a-b|+|b-a|=-a+a+b-a+b+b-a=3b-2a.
例4.求|x+1|+|x-1|的最小值.
解:∵|x+1|表示数轴上数x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x-1|表示数轴上数x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如图
∴|x+1|+|x-1|的最小值是指数轴上点-1与1两点之间的距离.∴|x+1|+|x-1|的最小值是2.
说明:解决这类问题,若直接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来解,则比较困难且麻烦,而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借助数轴则形象直观,化难为易.
第三种方法: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去绝对值符号.
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绝对值的基本性质|a|=,由于这一性质是分类讨论的,所以在应用它解含绝对值题时,也相应地要分类讨论.
例5.求++的值.
解:∵ab≠0,∴a、b的符号存在三种情况�
�1 当a、b同为正数时,原式=1+1+1=3;
(2)当a、b同为负数时,原式=-1-1+1=-1;
(3)当a、b为一正一负时(不妨设a>0�b<0),原式=1-1-1=-1.
∴原式的值是3或-1.
例6.解方程2x+|x|-4=0.
解:当x≥0时�2x+x-4=0,x=;
当x<0时,2x-x-4=0,x=4(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
第四种方法:利用零点法去绝对值符号.
例7.化简:|x-2|+|x|+|x+3|.
解:当x-2=0时�x=2;x=0;当x+3=0时�x=-3.如图
当x<-3时�原式=-�x-2 -x-�x+3 =-3x-1;
当-3≤x≤0时�原式=-�x-2 -x+�x+3 =-x+5;
当0<x≤2�原式=-�x-2 +x+�x+3 =x+5;
当x>2�原式=�x-2 +x+�x+3 =3x+1.
∴原式= .
说明:利用这种方法解决绝对值问题,就是设绝对值内的代数式等于零,求出零值点,接着进行讨论,在各区间内逐一去掉绝对值符号.
第五种方法:利用平方法去绝对值符号.
利用平方法去绝对值符号的依据是|a|2=a2.
例8.解方程:x2-|x|-1=0.
解:设|x|=y�则原方程变为y2-y-1=0�y1=,y2=.
幻灯片——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就是位于物体上方的镜头。凸透镜与物体的距离是焦距的一倍以上、两倍以内,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平面镜则是为了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在天花板上的光可以在屏幕上成像。
照相机——在照相机的前面有一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一个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聚焦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胶卷上的感光材料由溴化银构成。
显微镜——显微镜有两个镜头,靠近物体的是物镜,是一个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靠近眼镜的是目镜,是一个凹透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样,像就经过二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细小的物体。
望远镜——有两套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成一个实像,而目镜则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放大这个像。望远镜的直径很大,因此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会更明亮。
这个是偶镜原理:
拿两面镜子,使它们互成90°,这就组成一个偶镜。
入射光沿AO方向射到第一面镜子M1上,经反射后,沿O1O2方向射向第二面镜子M2,最后
反射光线
沿O2B方向反射回来。我们可以证明O2B平行于AO1。
因为主∠1=∠2,(光的反射定律)
O1N1‖MM2(它们同时与MM1垂直)
∠2=∠3,(内错角)
∠4=∠5,(光的反射定律)
∠6=90°-∠5=90°-∠4=∠3,
所以∠6=∠3=∠2=∠1;
因为∠3=∠7(对顶角),
所以
∠6+∠7=∠1+∠2;
结论O2B‖AO1(同位角相等)
如果在这个偶镜上再加一面镜子,使三面镜子互相垂直;就像从箱子上切下一个角,得到了一个四面体,这就成了角反射器,它实际上是三
对偶
镜。从任何方向射向角反射器的
光线
都会被它沿原方向反射回来。自行车的尾灯,从
表面
上看去好像是
蜂窝
图案,它里面实际上是许许多多角反射器。
它的作用是不管入射光从哪个
角度
射来,它的
反射光
都能逆着原方向反射回去。自行车尾部安上它,后面的汽车灯
光照
在它上面,司机看上去特别耀眼,就引起了司机的注意,避免汽车撞上。
闭合电路中的一段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交变电流:当导线向左运动时
,电流表指针偏转,表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当导线向右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另一方向偏转,表明产生了另一方向的电流。如果导线左右往复运动,电流表指针来回摆动,电路中产生的是交变电流(alternative
current),简称交流(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