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恐龙时代,人们往往会想到树木参天的热带雨林、动物们互相追逐竞技的神秘法则,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实际上,人们只能够根据考古发现去还原当时的情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恐龙时代的真实情况也渐渐展现出来,完全突破了人们的认知。
同时,人们不禁思考,人类文明只存在了几百万年就进化到了科技时代,恐龙主宰地球亿万年为什么没有升级成为文明呢?科学家认为,这三种因素值得深思。
首先,恐龙生活的时代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安逸舒适。虽然当时地球处于富氧状态,动植物们的各项生理机能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恐龙也凭借着体能和本能的双优势成功占据霸主地位。但实际上,科学家们发现动物们的体形越大,就需要更多的能量补给。
以霸王龙为例,他们的捕食能力较强,动作更加敏捷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能量支持,于是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寻找食物,也就很少有机会能够专注进化。
其次,恐龙缺乏向智力型发展的重要基因。人类走向文明的道路完全是出于偶然,有观点认为是火的偶然使用导致人类开始思考,并且以此加工食物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从而为大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能量补给,为以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而恐龙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它们的大脑始终以极慢的速度进化,以至于亿万年中并没有取得较大进步。如果环境恶劣或者天敌众多,或许也能够从其他方面促进恐龙的发展。
最后,生物的脑容量也是影响它们产生文明的重要条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人类的脑容量几乎是所有生物中最大的,所以虽然恐龙的体形远远大过我们,但它们的脑容量不及人类的1/30,完全不足以产生文明。
这些动物都缺乏第二信号系统,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也就不会产生类似的文明了。加上智商的来自于不断实践中的扩展,恐龙每天重复简单的活动,很难能够开发大脑。
总而言之,发展出文明同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人类走到今天也离不开各种有利条件的支持,我们同时也要感谢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在亿万年的时光里,推动着我们向前发展。
实际上,人能做的许多事情,包括用象征性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的能力,猿类也同样能够掌握。受过训练的倭黑猩猩,甚至是鹦鹉,都能做到理解简单的英语,并用语言回应。注意,是理解,而不是做出条件反射式的反映。这有一系列严格的科学实验的证明。这些研究说明,所谓的智慧,并不存在基因和生理条件上的限制。如果今天不存在,那么在远古时代同样不存在。BTW,鹦鹉是鸟,而鸟其实就是恐龙的后裔。
真正让人在进化上区别于动物的分水岭是:人类学会了团队协作。人类的眼睛更利于流露出意图,其它灵长类都不行。人类“指”东西这个简单的动物,婴儿都能明白它的含义,而其它任何一种动物都不理解这个动作的含义,除了一种动物——狗。它跟我们人类共处共进化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万年。人类的笑、音乐、舞蹈最初都是为了协调整体情绪,以便更好的合作。唯有大范围的复杂合作让人类区别于动物,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合作的出现是个小概率事件。人类独此一例,不好为证。但基因序列分析的证据表明,昆虫这种最早霸占陆地的动物,在漫长的进化史上也只发生了15次由各自为战转变成合作种群的事件。这15次彼此独立的事件造就了蜜蜂、蚂蚁、白蚁等占昆虫总量一半的社会性昆虫。实际上,灵长类转而合作,并向人类发展可能也不只一次,但今天的人类都是一族。他们在扩张的道路上灭掉了当地其它较为落后的猿人。
为什么合作会出现在灵长类身上,而不是恐龙身上?这与环境的变迁有关。进化的脚步依赖于基因的遗传与变异,其速度总是落后于环境的改变。如果环境改变得太快,跟不上的物种只有消亡;如果环境改变得太慢,物种不会受迫做出合作这样重大的转变。应该说,是彼时非洲大草原上环境改变的程度与速率恰好达到了可以逼迫灵长类转而合作的阈值。显然,这是个小概率事件。说回来,恐龙的问题只在于,它们不够幸运。
这与环境的变迁有关。进化的脚步依赖于基因的遗传与变异,其速度总是落后于环境的改变,如果环境改变很快,跟不上的物种只有消亡 如果环境改变得太慢,物种不会受迫做出合作这样重大的转变,应该说,是彼时非洲大草原上环境改变的程度与速率恰好达到了可以逼迫灵长类转而合作的阈值,显然,这是个小概率事件。说回来,恐龙的问题只在于,它们不够幸运。
进化论十分糊涂,它既承认物种会进化,连猿都进化成人。但他却不承认人会进化成神 ,倘若只会有其他物种随意进化人,而人呢永远不许进化,这是什么世道啊?
因为越是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越容易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