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海漫步,进行责任感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利用班会给学生讲一些责任感的事例。在故事中,学生了解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现代学子魏高原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外国人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的精神所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如: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 ——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前苏联革命导师也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通俗的(自立人之):“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天、*人、*上不算是好汉。”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少年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书海漫步,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达成了德育活动对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2、血的事实,让孩子们震憾。
针对班里以“拳头”解决矛盾的不良现象,我利用班会课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指责公安机关的徇私舞弊。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认识到了他自己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可见,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这血的教训,使孩子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中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