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开发规划工作,发挥其在网格化管理中的核心枢纽作用。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起承上启下、服务群众的桥梁作用。现阶段的系统应在顶层设计上做好统一规划、统一软件、统一标准、统一口径,以便从上到下方便工作对接、做到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特别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功能应用上要突出实用性。应具备基础信息录入、查询,群众办理事项的受理、反馈,各级职能部门的分办、督办等功能。二是在维护操作、业务流程上要突出人性化和简明性。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研发单位往往由于对基层实际工作繁杂情况调研不够,偏爱使用专业术语和认为考虑了各种情况的复杂操作流程,而基层人员由于技术和业务原因,很难熟练掌握操作步骤。所以在系统研发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尽量减少流程步骤、简化操作方式、少用专业术语、提供实时帮助和图形化功能,使操作人员一看就懂,一用就会。三是在技术设计上要具备兼容性和扩展性。要充分考虑未来与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的融合,做到上下兼容、信息共享和事务联办,尽量避免因系统的互不兼容形成信息孤岛,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重复浪费。四是在信息共享上要具有安全性。要有必要技术防范措施。基层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和保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包含了大量的群众基础信息和职能部门业务信息,安全保密问题要在系统开发时充分考虑。
(二)落实基层工作资金,保障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落脚点在基层村级组织,相关费用主要由村级承担。从我们了解情况看,绝大多数村集体没什么集体收入,有的村基层负债累累,缺乏经费严重影响工作队伍稳定。建议加大基层网格化建设管理工作经费投入,将工作经费列入省市级财政预算。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现有的村级网格人员基本上由村干部担任,他们虽然熟悉农村情况,但电脑操作技能较差,进行业务培训尤其重要。建议将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纳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工作、电脑操作技能培训。
四、提供支持――发挥“三万”工作组在农村网格化建设管理中的指导帮扶作用
一是开展工作指导,配合基层做好网格划分工作。农村不像城市有明确的街道标识和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农村的网格划分应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或根据地域条件、人口规模情况进行适度划分,以每个村或1000人左右划分一个网格为宜。我们工作组主动介入网格化建设管理工作,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总体要求,配合杨林尾镇初步完成了4个驻点村的网格划分、网格人员选配等工作。
二是进行技术支持,协助基层做好信息录入工作。作为网格化建设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农户基本信息的完整采集、准确入库是各村的难点工作。由于基层技术力量缺乏,工作进展缓慢。我们工作组充分发挥技术力量优势,已准备了近十台笔记本电脑,正积极与有关院校联系,组织人员力量,计划在4月初完成驻点村信息采集表的登录入库和形成电子版资料的工作。
三是提供资金扶持,解决基层网格站点建设工作。我们工作组认真落实相关要求,积极协助帮扶村里进行网格建设。在去年的“三万”活动中,我们为驻点村购置了4台电脑。今年计划再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村级网格站点的建设工作,重点支持相关制度上墙、信息资料录入、配备打印传真和安防技防设备等,努力配合驻点村保质保时完成农村网格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