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原来不是“两个胖子在一起”
本月初,由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万清组织众多历史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主编的《安徽城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一书出版发行。课题组四年磨一剑,绘制安徽城镇“成长记”。本报今日独家披露其中的精彩篇章,“合肥”地名的真正由来?除了四牌楼、逍遥津,合肥原来还有驸马庄、筝笛浦这些文艺范儿十足的古迹。
合肥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哪里?
合肥作为一个地名,首见于《史记货殖列传》,文中写道,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至今已有2100年的历史。
课题组专家解释说,古人因入海之河流都有潮汐现象,因此也用“潮”指入海的水道。而“南北潮”指的是长江、淮河两个入海水道。而淮河在宋代以前是直接入海的。
如果将司马迁的原文翻译成现代文,专家指出,意思是“合肥南北有长江、淮河两个入海水道,是皮革鲍木的聚集地。”
合肥不是“两个胖子在一起”
合肥,合肥,难道真是“两个大胖子在一起”的省会?课题组专家考据说,“合肥”这个地名的含义,《尔雅释水》说,“归异出同流,肥”,如果顺着意思理解,肥水(东淝河)与施水(南淝河)同出于良余山,也就是今天的将军岭。而南北向流入长江、淮河,两水是“归异出同”之水,故而谓之“肥”。
同样的,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肥水”条有“夏水保障,施合于肥,故曰合肥”这样的原文。
由此不难揣测,两者的意思差不多,专家认为,合肥的本意是异流的两河共同发源的地方。古代大批量的运输主要靠水运,合肥的地理位置主要靠水运,合肥的地位因具有两条入海水道而得名。
最早的城镇遗址可上溯先秦
专家们查阅新编的《安徽省志文物志》发现,到20世纪90年代,全省已发现古城遗址200多处,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合肥市域内先后发现几处先秦文化遗址和古城遗址,对揭示千年古城的文化背景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合肥地区发现的城镇遗址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分别是大城头遗址,位于肥东阚集乡大程村;大陈墩遗址,位于肥东县龙城乡仓陈村北;陈寺贝遗址,位于长丰县城西11千米的曹庵乡西庙岗村瓦埠湖畔;吴大墩遗址,肥东县吴乡墩吴村内。除了以上这四处,合肥庐阳区大杨镇的烟大古墩遗址、肥西县馆驿公社周坝大队的大墩孜遗址也都是合肥地区及周边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发达文化的见证。
清朝合肥城一共有7座城门
专家指出,嘉庆《合肥县志》记载,合肥城有7门,沿城门分布主要的街道一共有8条,街道两侧各有小巷若干,连接居民小区。那么合肥嘉庆年间究竟有哪些城门和大街呢?专家们也一并晒了出来。
威武门内东门大街,西为明教寺,北首又西为十字街,又西为县桥大街。东北大街街北为飞骑桥巷、蝴蝶巷、白鹤巷、七星街、杜家巷、五圣巷楼。明教寺街南为九狮桥。
除此之外,还有时雍门(小东门大街)、拱辰门(北门大街)、南熏门(南门大街)、城中县桥大街、德胜门(德胜门大街)、西平门(西门大街)。
成祖咸宁公主是咱合肥媳妇
课题组专家表示,合肥的古迹多多,可以细分为故城址、桥楼台阁、馆宅、山房、书堂、浦、津、池、井等。
合肥的古桥楼台阁,不仅有熟知的四牌楼、稻香楼、飞骑桥、镇淮楼、教弩台、赤阑桥外,还有镇西楼、魁楼、文昌阁、子胥台、义门台、节妇台、仙阁、砥柱楼、秘奉阁、思惠楼等。
而合肥古馆宅除了包孝肃公古宅,还有同食馆、马忠肃工故宅、余忠宣公故宅、青阳山房、环翠山房、驸马庄。有意思的是这处驸马庄在城东四十里撮城镇,明宋忠顺公读书的地方。这位驸马娶了成祖咸宁公主为妻。
逍遥津之外,合肥还有藏舟浦、筝笛浦、金沙滩等古迹。
看了这些古迹名儿,是不是顿时备觉合肥文艺范儿,古已有之。
相关新闻
合肥长成记
●合肥早在商周时期就有淮夷族繁衍生息,周边建立起巢、舒、六诸方国。
●春秋时期,域内建有庐子国,居处也由聚落逐渐向城镇演变。
●秦代开始设置郡县,合肥属于九江郡。
●到了汉代,合肥已是江淮地区皮革、水产、竹木等物资的集散地了。但由于地处南北要冲,历史上备受战乱的摧残和制约,城址多次迁移,先后出现过汉城、三国新城、唐城、宋城。
●明清时期沿用宋代城址,并屡加修缮,而规模都不大,合肥历史上多作为府州衙署的驻地。
声音
课题组呼吁培育城市个性与品牌
课题组专家表示,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城市史、区域城市史研究的专著、论文汗牛充栋。但其中很难见到安徽城市的踪影。其实安徽地区是中国城市的重要区域之一,地处北方文明与南方文明交汇处的独特区位使得安徽地区在中国城市的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安徽地区是中国城市多元化的典型缩影。
课题组同时指出,安徽的城市目前规模都不大,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建设新城的需求。但是绝不能把高速路、摩天楼、汽车等同于现代化城市,过于追求“时尚”,以新、奇、怪的建筑填充新城,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淹没了城市的个性。
“其实安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经过了百年甚至千年的洗礼,积淀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他们独特的建筑,缤纷的艺术,原汁原味的风土民情等等,构成了这些城市独特的风景线。”课题组呼吁,要加大保护城市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城市克隆,着立培育城市个性与品牌。
据了解,该书以安徽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花费了专家们四年的时间和心血凝聚而成。《安徽城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共分为上下两卷,共140万字。该书主编郭万清表示,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把城市的历史基因弄清楚,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未来。
两个胖子的结合,不就是合肥。
胖子是肥 两个胖子结婚 就是合并,结合 就合起来肥吧,,哈哈哈 我是这么理解的
胖子就是“肥”三
结婚就是合在一起。
合肥
胖就是肥,结婚就是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