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40字以内)

2024-12-25 22:45: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妇人继续劝说并恳求老人一声不吭地微笑。午夜时分,“年”兽闯进了村子。它发现村子里的气氛与前几年不同了:村子东边的老妇人的家门上贴着红纸,里面蜡烛明亮地燃烧着。“年”兽颤抖着,发出奇怪的叫声。门边,院子里突然听到“砰砰”和“年”的声音,吓得直哆嗦,不敢往前走。

原来年最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这时,婆婆的门开得很大,她看见一个穿着红色长袍的老人在院子里笑。“年”大惊失色,困惑地逃走了。第二天是第一个月的第一天。那些避难的人非常惊讶地看到这个村庄是安全和健康的。

这时,老妇人突然意识到,并迅速告诉村民们向老人乞讨的承诺。这个故事很快就传遍了周围的村庄,人们都知道赶走年兽的方法。

从那以后,每年除夕,每个家庭都会贴红对联,燃放鞭炮。蜡烛在每个家庭都亮着,人们在等着轮到他们。在农历正月初一的清晨,我还得去问候亲朋好友。这一习俗传播得越来越广,已经成为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春节习俗活动: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回答2:

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届时人们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过春节前,别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年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回答3: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 ,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回答4:

年是一种怪兽的名字大家过年放爆竹来赶走它

回答5:

民俗故事:春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