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指陈韪不出众,该句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原文节选如下: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白话译文:
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鲁迅先生称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
事情是这样的: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居住。当时洛阳有个叫李元礼的司隶校尉,孔融去拜访他.且在李元礼家中显示了自己过人的才华。这时有个叫陈韪的中大夫见孔融如此聪慧,便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侯这么聪明,长大就不怎么样了。而孔融回了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思就是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来讥讽陈韪现在不怎么样。
那人(好像姓陈)见孔融聪颖,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于是孔融反诘:“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按对方的意思,小时候聪明的人,大了(很大可能)就不聪明了,所以孔融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这个人现在很不聪明,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太聪明了。
”我想你小时侯一定很聪明”.联系上面就是说:”你不是说小时侯聪明的人,长大就不聪明吗?那你小时侯一定很聪明,因为你现在不聪明啊.”
是暗指他(君)此时“不佳”
因为那个人说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