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没有那么简单,同性恋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同性恋的产生上,学术界可以说还没有一个定论。一般地说,可以分为先天说和后天说两类。先天学说的学者认为同性恋者在生理构造上存在和一般人的差异,包括(1)胎儿期因素;(2)大脑因素;(3)荷尔蒙因素。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而非精神的东西,先天决定了同性恋者的形成。另一种持后天说的学者从社会建构论出发,认为是后天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童年环境、青春期经历、环境因素)造成同性恋的形成。同性恋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古罗马其实可以说是同性恋的一个兴盛时期。那时一般的成年男子除了有几个亲密异性朋友之外,都会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少年男性亲密伙伴。实际上,从整个动物界来看,同性恋不光是人类才有的现象。在人类的许多近亲如大猩猩中都可以找到同性恋的现象。许多学者据此说明同性恋其实是天然的,天生的,正常的现象,无可厚非。
你可以看一下李银河的著作,她有很深入的研究过这个问题,人的性向就像是个光谱可以折射出不同色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同性异性双性倾向并存的,只是在某一时间某一倾向占主要地位,李银河也说过,成为同性恋也与第一次性经历有关。周围有朋友的确是天生的,Gay或les 从小就对异性不感兴趣,这没什么可奇怪 同性恋是千百年来就存在的,也许有些人是如你所说玩腻了换换口味,就像心理书籍说有些人只是在青少年时期有同性恋倾向,成年后就会恢复为异性恋。但是大部分还都是纯粹的同性恋者,为了自己和异性恋并无区别的深刻的爱情在艰苦的隐忍承受着,希望有朝一日守得云开见月明,希望楼主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
同性恋在我们正常人看来都是非常的不可思议的,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他们又是正常的,因为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都是正常的人类心理需求
其实,对于同性恋的成因,现今科学界还没有最直接的证据(比如:基因方面),但是世界上500多位科学家长年对数以百万计的案例调查、分析、统计,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就是性倾向是先天的,不可改变的。由于缺乏直接的证据,所以目前此观点只能称为是世界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的“共识”。由于此项共识,外国以及中国(2001年)已经将同性恋划分到病态之外。
中国的心理学界跟世界脱轨长达几十年之久,所以,现今仍然在沿用很多陈旧的心理学观点。最普遍的就是以弗洛伊德为首的“同性恋后天形成论”,所谓的环境改变性倾向。在中国普遍流传的观点,比如:小时候受到一定成长环境的影响、跟异性感情失败受到刺激、跟同性恋有过接触从而被拐歪等等,这些观念完全源于弗洛伊德的理论,但事实上,弗洛伊德虽然是心理学的始祖,但是他的观点早就被现代心理学全盘否定了。因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得出是通过几百个案例调查得出的,几百个案例并不具有代表性。现代科学家通过大量的、长年的案例分析得出了目前的结论。但是显然在中国,人们还是沉溺于旧有观念中,无法自拔。
向你所说的:“腻味了”、“审美疲劳”等等也是受到以上错误理论的影响。同性恋是跟同性才能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全面满足,异性恋则是跟异性。所以说,同性恋简单的说对异性没有兴趣(包括生理及心理上的满足感),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审美疲劳”了。就好像说一个人他不喜欢看电影,当然也就不存在腻味不腻味的问题了。
至于“同性恋中出大师”这个说法,科学上并没有认可,科学研究显示,天才与性倾向没有什么联系。那些有名的大师,比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等,他们只不过凑巧是同性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