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超而有趣的玩乐方式。纵观史料,射覆游戏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期已经流行于皇宫中。游戏类似于猜谜游戏只是谜面为各自所得的卦象,根据易经八卦的象、数、理从无限种可能的事物中推断出某种具体事物来。射覆可以无心“玩占”也可以考验易者的功力,成为古今易占家的一种高难度游戏。射覆趣味性和交互性很强且寓教于乐,马上可以验证卦象,无论射中与否,都可以加深对易象的思考理解和启发,是练习占测能力和自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所谓“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系辞•上》),宋代易学大师邵雍说:“观物戏验者,虽云无益于世,学者于此验数而知圣人作易之灵耳。物之于世必有数焉。故,天圆地方,物之形也;天玄地黄,物之色也;天动地静,物之性也;天上地下,物之位也”(《梅花易数•观物玄妙歌诀》)。
汉代《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守宫:壁虎,形象正是象龙没有角,象蛇却有足。)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像东方朔这样的射覆大家历史上不少,三国时的官辂,晋代的郭璞及梁元帝萧绎、唐代的李淳风、宋代的邵雍等都是有史记载的一流高手。后来有人请教管辂关于东方朔射覆的道理,管辂立起卦来,点出了“会于辰巳,分别龙蛇”的论点。
再看管辂自己射覆的例子:
《三国志》记载“馆陶令诸葛原迁新兴太守,辂往祖饯之,宾客并会。原自起取燕卵、蜂窠、蜘蛛着器中,使射覆。卦成,辂曰:‘第一物,含气须变,依乎宇堂,雄雌以形,翅翼舒张,此燕卵也。第二物,家室倒悬,门户众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蜂窠也。第三物,觳觫长足,吐丝成罗,寻网求食,利在昬夜,此蜘蛛也。’举坐惊喜。”
近代射覆高手尚秉和先生把这个卦复原了一下,卦象如下:
【火雷噬嗑】 【震】 【雷泽归妹】
射 燕卵 射 蜂巢 射 蜘蛛
▅▅▅▅▅ ▅▅ ▅▅ ▅▅ ▅▅
体 ▅▅ ▅▅ ▅▅ ▅▅ ▅▅ ▅▅
▅▅▅▅▅ ▅▅▅▅▅ ▅▅▅▅▅
▅▅ ▅▅ × ▅▅ ▅▅ ▅▅ ▅▅
用 ▅▅ ▅▅ ▅▅ ▅▅ ▅▅▅▅▅
▅▅▅▅▅ ▅▅▅▅▅ ▅▅▅▅▅
这一例子更精彩,管辂把覆在容器中的三种物品“燕卵”“蜂巢”“蜘蛛”,一一道来,无一错误。
《烧饼歌》开章写道: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方啖之时,内监忽报,国师刘基求见,太祖即以碗覆物,召基入。礼毕,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掐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这是刘伯温的一个例子,这样的卦例流传甚多值得后人研究。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曹雪芹对“射覆”这游戏写得更是具体而微。为方便大家理解,在此写给大家。红楼裙钗们雅座于红香圃,宝玉提议行令解趣,于是大伙抓阄抓到“射覆”。
第一回宝琴和香菱,宝琴覆“老”字,湘云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便知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便悄悄的告知香菱,教她说“药”字。第二回宝钗和探春,探春两覆一射,覆“人”“窗”两字。宝钗见席上有鸡,便射着她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射了一个“埘”字。探春知宝钗用的是“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饮一杯。第三回宝钗和宝玉,宝钗覆了一个“宝”字,宝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宝钗作戏指自己所佩通灵玉而言,笑着说:姐姐别恼,姐姐的讳‘钗’字就是了。众人问何解,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香菱续道“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众人大笑。
乍看起来,射覆无任何规律,所覆之物从一枚钉子到一只小鸟,从一颗珠宝到一片碎玻璃都有可能,没有任何的参数可供推测,此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不会发生作用,猜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般人的聪明才智在这种游戏上都不起作用。但从全息论角度来看,时间与空间构成了时空全息网。宇宙中万事万物与时间、空间及人的意识、思维都是全息的。而沟通和揭示其全息性的媒介就是易卦之象数。某人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什么次序、什么情况下隐藏什么东西,是受易理所阐述的规律性制约的。因此,理论上只要抓住时空网络中任何一个结点,我们都可以拎起整张全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