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楼房的特点

2024-12-16 08:58: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作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如今,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始以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竹木结构,但还保留“干栏”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因而仍习惯称呼它为“竹楼”。

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围墙”,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佛寺佛寺建筑是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的特色建筑,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

拓展资料:

傣族(罗马字母:Dai),又称泰族(泰文:ไทย,罗马字母:Thai)、掸族(罗马字母:Shan)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

回答2:

傣族竹楼一般建在平坝或平坝边缘的小丘上,多为单体建筑,两层。底层不封闭,可用来圈养牲畜,放置米碓或其他农民二楼供人起居;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所谓干栏,是指房屋建筑在以木或竹柱构成的底架之上,高出地面的房屋,这是我国南方许多民族居住的一种建筑。

傣族依水而居,寨子周围绿树成林。金平还保留着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样式。竹楼顶尖底方,以圆木为柱,楼板、墙壁均用竹片编成,楼顶用草排覆盖,成“人”字形。上层住人,避暑、防潮、防洪,下层关牲畜和堆放农具杂物。

拓展资料

竹楼两侧各支一架梯子,各开一道门,男子从右门出人,女子从左边出进。沿两侧梯子上竹楼,外有走廊、晒台。楼上室内分左、中、右3格,左格安有灶塘,是妇女做饭和玩乐的地方;右格立有祖宗神位,是男子闲谈的场所;中格用来接待亲朋。用竹篱围成大房间,一家人分床席楼而卧,只以蚊帐相隔。 

傣族地区水运交通比较便利。红河两岸的傣家设点摆渡,运送过往行人物资,现在主要运输虽被汽车逐渐取代,但水运在其生产、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答3:

(一)

傣族依水而居,寨子周围绿树成林。金平还保留着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样式。竹楼顶尖底方,以圆木为柱,楼板、墙壁均用竹片编成,楼顶用草排覆盖,成“人”字形。上层住人,避暑、防潮、防洪,下层关牲畜和堆放农具杂物。竹楼两侧各支一架梯子,各开一道门,男子从右门出人,女子从左边出进。沿两侧梯子上竹楼,外有走廊、晒台。楼上室内分左、中、右3格,左格安有灶塘,是妇女做饭和玩乐的地方;右格立有祖宗神位,是男子闲谈的场所;中格用来接待亲朋。用竹篱围成大房间,一家人分床席楼而卧,只以蚊帐相隔。
红河沿岸的住房多为平顶土房,少数有楼,房顶作阳台和晒场,盛夏炎热时人们多在屋顶露宿。内分3格,两侧住人,堂屋用来接待宾客。自称“傣倮”的建房,相邻的户不共墙,自称“傣尤”和“傣尤倮”的邻舍之间可共墙,房顶相连。建房木料多用玉荷树、红皮果树、黄木树和五眼果树等。元阳傣族称红椿树为树中之王,堂屋正中梁柱非用红椿木不可,实在找不到红椿木料子,即便是红椿木栓也要用上一点,认为用了红椿木,房子牢固,人丁兴旺。
内地傣族多为土木结构的瓦顶楼房,与当地其他民族无异。
傣族地区水运交通比较便利。红河两岸的傣家设点摆渡,运送过往行人物资,现在主要运输虽被汽车逐渐取代,但水运在其生产、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傣族的住宅建筑是"干栏"式建筑,也称高脚房屋建筑,以竹,木,茅草为建筑材料,分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在潮湿炎热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风,还可以御蛇、虫和野兽的侵害。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兰村寨己出现了许多砖石、水泥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杆栏式建筑,杆栏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云南省内的出土文物已向我们展现了秦汉时期云南杆栏式建筑的真实风貌。至今,在中国南方,除傣族外,还有许多其它少数民族也是居住这种杆栏式建筑的房屋。

回答4:

1、傣族依水而居,寨子周围绿树成林。金平还保留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样式。竹楼顶尖底方,以圆木为柱,楼板、墙壁用竹片编成,楼顶用草排覆盖,成“人”字形。上层住人,避暑、防潮、防洪,下层关牲畜和堆放农具杂物。竹楼两侧各支一架梯子,各开一道门,男子从右门出人,女子从左边出进。沿两侧梯子上竹楼,外有走廊、晒台。楼上室内分左、中、右3格,左格安有灶塘,是妇女做饭和玩乐的地方;右格立有祖宗神位,是男子闲谈的场所;中格用来接待亲朋。用竹篱围成大房间,一家人分床席楼而卧,以蚊帐相隔。

红河沿岸的住房多为平顶土房,少数有楼,房顶作阳台和晒场,盛夏炎热时人们多在屋顶露宿。内分3格,两侧住人,堂屋用来接待宾客。自称“傣倮”的建房,相邻的户不共墙,自称“傣尤”和“傣尤倮”的邻舍之间可共墙,房顶相连。建房木料多用玉荷树、红皮果树、黄木树和五眼果树等。元阳傣族称红椿树为树中之王,堂屋正中梁柱非用红椿木不可,实在找不到红椿木料子,即便是红椿木栓也要用上一点,认为用了红椿木,房子牢固,人丁兴旺。

而内地傣族多为土木结构的瓦顶楼房,与当地其他民族无异。

2、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兰村寨己出现了许多砖石、水泥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杆栏式建筑,杆栏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云南省内的出土文物已向我们展现了秦汉时期云南杆栏式建筑的真实风貌。至今,在中国南方,除傣族外,还有许多其它少数民族也是居住这种杆栏式建筑的房屋。

回答5:

傣家竹楼:是傣家人世代居住的居所,它那美观的楼顶,传说里称之为“诸葛亮的帽子”。傣家竹楼为杆栏式的建筑,造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的大帐篷。竹楼是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牵扯,极为牢固。楼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堂内用木板隔成两半,内为卧室,外为客厅。楼房下层无墙,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禽兽。竹楼具有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上。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傣家人喜欢在竹楼周围栽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等,使村寨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