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和国际储备资产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而后两者是削弱了的、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
(一)金币本位制的内容与特点
1.金币本位制的基本内容
(1)具有法定含金量的金币是流通的本位币,各国货币按照其金币不同的含金量(铸币平价)来确定比价。
(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熔化和贮藏。
(3)金币可以自由流通和兑换,具有无限支付的功能。
(4)银行券(纸币)是黄金的符号,可以按照固定的比价自由兑换黄金。
(5)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6)黄金是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
2.金币本位制的基本特点
(1)汇率稳定、自动调节。在金币本位制下,铸币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汇率的波动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形成了自发调节的固定汇率制度。
(2)国际收支稳定、自动调节。在金币本位制下,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其黄金拥有量。国际收支失衡所带来的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必然会影响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引起物价水平和进出口的相应变化,反过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之基本保持平稳。
(3)物价稳定、自动调节。由于黄金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因此当物价上涨金币贬值的时候,金币会被熔化贮藏起来,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了,金币的币值就会上升,物价水平则下跌,从而实现了货币流通的自发调节。
(4)英镑是主要计价货币。当时英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伦敦则是世界金融中心。各国中央银行的国际储备大部分是黄金,其他的主要是英镑资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各国纷纷对黄金进行禁运,停止银行券对黄金的自由兑换,并且大量发行不可兑换的纸币,金币本位制结束了。
(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为了恢复经济开始重建金本位制。但是世界经济格局与战前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国成为主要的金融大国,世界黄金也主要集中在美、英、法三国。因此,美国率先恢复金币本位制,英法随后建立了金块本位制,其他国家则根据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了金汇兑本位制(International Gold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
1.金块本位制的特点
(1)金币仍然是本位货币,但在国内不流通,而是以纸币代替金币进行流通。
(2)金币不允许自由铸造。
(3)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
(4)纸币规定了含金量,但是不允许自由兑换黄金。而是实行纸币有限制地向国家兑换金块,例如规定限额以上的大宗国际支付等。
(5)严格限制黄金的输出。
2.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
(1)黄金依旧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各国的纸币仍然规定含金量,流通中的货币是纸币。
(2)实行金汇兑本位的货币必须与某个实行金币本位或是金汇兑本位的货币之间保持固定汇率,从而实现与黄金的直接或是间接的固定比价。
(3)纸币不能直接向政府兑换黄金,只能兑换与之挂钩的外汇,然后再向实行金币本位或者金块本位的该外汇发行国兑换黄金。因此,实行金汇兑本位的国家须在被挂钩的外汇发行国存放大量的黄金作为维持本币汇率的平准基金。
一战以后勉强恢复的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作为国际货币的黄金严重不足的表现,使得这一货币制度先天就显得十分脆弱。当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以后,美、英、法、德等国纷纷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到1936年,国际金本位制彻底瓦解,国际货币金融陷入了无秩序的混乱之中。
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